中山大学团队赴茂名市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州实践重大课题调研,抢庄牛牛 师生积极参与
2024年5月21日至24日,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研究院院长、抢庄牛牛 主任张伟教授,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党委书记王丽霞,人文学部副主任、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抢庄牛牛 吴重庆教授,中山大学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杨忍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陈诗诗、何琬冰等一行共11人组成的调研组赴高州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州实践”展开实地调研,抢庄牛牛 博士后黎人源,及抢庄牛牛 博士生陶丽娟同学参与其中。调研组与高州市领导同志、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高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实地走访了泗水镇、根子镇、分界镇、曹江镇、长坡镇、平山镇、石仔岭街道、荷塘镇、沙田镇、镇江镇、石鼓镇等十多个镇街的乡村,了解当地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土地整治等情况。调研组还前往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考察了当地工业企业发展、劳动力非农就业等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
(1)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千方百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拓宽销售渠道,持续吸纳农民就业。
2023年,高州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97亿元,增长5.4%,总量居全省第一。水稻年产量居广东省县级第一,生猪、罗非鱼、鸡蛋等产量名列前茅,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龙眼生产基地以及集中连片最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以一年五造的“稻—稻—菜—菜—烟”等特色种植模式全面提高农用地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调研期间正值荔枝成熟季节,在高州市的根子镇贡园内,“我在‘中国荔乡’有颗荔枝树”的荔枝树定制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2024年已有108颗果树获得定制助销,游客们有序穿行于极具观赏性与历史价值的“迎客荔”“力士回首”“虚怀若谷”“汉俚同根”等名木之中,荔农们热火朝天采摘荔枝,冷链物流便捷高效,多家电子商贸中心已基本形成专业供应链,极大拓宽了高州荔枝的销售渠道。这些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增收致富的机会。
(2)通过农业产业链党委领导的合作社带动农民抱团发展,推动“田头小站”建设
小农户分散种植和经营多凭经验,质量参差不齐,渠道狭窄单一,难以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本次调研组前往的柏桥村,首次创新了以荔枝产业链为引导的党组织建设,打造涵盖“种植链—销售链—物流链—加工链”四大荔枝产销环节的四类20个党支部,通过“联席共商”“联企惠企”“联农带农”“联链延链”的工作机制,真正使得“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荔农致富在产业链上”。其领导的龙眼荔枝合作社,业务内容涵盖技术支撑、果品冷运分装、鲜果销售、果干果酒等产品初加工、品牌代工等领域,致力于推动果品生产的专业化与标准化。目前拥有的社员59户,通过合作社获取技术与销路支持,收入得到了20-30%的显著提升。同时,该社引导推广了“田头小站”的建设,通过田头预冷,把刚刚采摘的瓜果蔬菜迅速降到休眠温度,达到保鲜储藏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田头小站”59个,是各方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富裕的典范。
(3)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小微商贸主体,提升医疗和教育资源质量,吸引镇村人口回流
调研组发现,低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镇域的垂直下沉,以及“宝妈车间”“荔枝丰收假”等灵活的就业模式是农业大县破解工业发展难问题、实现在地城镇化的可参考路径。本次调研走访的高州佳都制衣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当地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工厂率先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智能悬挂生产系统,以及全国首个智能立体仓库管理系统,推动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并专门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宝妈车间”,实行弹性工作制。其所属佳都集团已在高州新垌、泗水、荷塘、镇江、分界镇建立分厂,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6亿元。而本次走访的石鼓镇有着较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镇区商贸氛围浓郁,各类小微主体4105个,小商品年交易额超3亿元,有300多家企业分布在渔网渔具、造纸、木业、建材、针织、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中,素有“小佛山”“小义乌”的美称。目前已经有不少外地人在石鼓镇置业居住,初步形成了人口镇区集聚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推进南部甜美果海、中部近郊农旅、西部现代农业、东部高凉文化、北部环库生态、鉴江印象示范带等县域空间建设,关注生态、文化的赋能作用:
高州市注重弘扬高凉文化、荔枝文化、冼太夫人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了趁墟、高凉菜厨艺比拼、荔枝树定制、冼夫人诞辰等文化体验活动。开展村庄清洁、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等行动,有效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通过设立古树守护人、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实现了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对鉴江沿线村庄及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拓宽全线碧道,改造提升农房外立面,建成多个景点与农业观光采摘基地。
中山大学调研组的专家学者在调研结束后展开讨论,凝练出高州市需要探索一条“再组织化”和“扎根型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