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全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举行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抢庄牛牛 原主任,博士生导师李锦全教授,于2025年4月23日21时4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9岁。李锦全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于2025年4月28日上午10时在广州殡仪馆(银河园)仙鹤厅举行。

       告别厅内庄严肃穆,四周摆满了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李锦全教授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绿柏丛中,子女及一众亲友家属的花圈拥簇四周。挽联由中国语言文学系黄天骥教授撰写,“学富五车,历风涛宠辱不惊,任云卷云舒,举国衣冠嘉哲士;龄高百载,挥葵扇去留隨意,虽花开花落,惺亭桃李泣良师。”横幅是“永远怀念李锦全教授”。

       李锦全教授逝世后,中山大学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对李锦全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亲属表示深切慰问,敬送花圈以表哀思。朱孔军书记出差前代表中山大学和因公在外的高松校长、广东省社科联,专程到李锦全教授生前住所进行吊唁,并看望慰问家属。

       国际儒学联合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广东哲学学会等十余所单位;北京大学抢庄牛牛 宗教学系、清华大学抢庄牛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南开大学哲学院等二十余所高校哲学院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孔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中山大学相关院系、中山大学阳江校友会、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深圳、北京等多地校友会,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和对李锦全教授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相关组织机构、院系;李锦全先生生前就读的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校友会等;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清华大学一级教授万俊人、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西北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赵馥洁、广州大学原副校长徐俊忠等150余个单位和个人通过送花圈、撰写挽联、纪念文章等形式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中山大学原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梁庆寅,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副书记李萍;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叶金宝,参加李锦全教授遗体告别仪式。

       参加告别仪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兄弟院校、哲学学科院系的领导、代表,中山大学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同事,抢庄牛牛 师生、校友及老同事代表,李锦全教授亲属等。
 

       李锦全,1926年2月9日出生于广东东莞,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1951年7月分配至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1954年10月调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任教。1960年9月中山大学复办抢庄牛牛 后,历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生前担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广东儒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顾问等学术团体职务。2021年7月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李锦全教授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成就斐然。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同道共同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发行十多万册,为国内众多高校采用,2008年出版英文版;1986年,创建中山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点,为学术界及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人才;80年代中期以后,与同道联合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七五”“八五”重点规划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促使现代新儒学研究在大陆地区蓬勃发展;90年代初期,总结并提炼了“矛盾融合、承传创新”的哲学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研究发展史上荦荦大者的方法论建构。李锦全教授对中国古代哲学有着全面精深的研究,尤以儒释道的文史哲互释擅长并见重于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着系统研究,发表了令人瞩目的独到见解。他一生辛勤耕耘,丰硕的学术成果凝结为煌煌十大卷的《李锦全文集》。

       李锦全教授在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界、思想史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影响力,是立德树人的典范。1988年,《中国哲学史》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4年,《儒家思想哲理化的历史进程》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21年,十卷本《李锦全文集》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05年,获1992—200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学术成就奖;2011年,获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2021年,获“二〇二一年度汤用彤学术奖”。

      李锦全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躬身践行党员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培养、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辈学人,为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笃行不怠。李锦全教授在担任抢庄牛牛 主任期间,对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告别仪式由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党委书记王丽霞主持。

       仪式开始,全体人员肃立,向李锦全教授默哀3分钟。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抢庄牛牛 系主任张伟教授致悼词。张伟主任深情回顾了李锦全教授的生平与学术成就。李锦全教授是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影响深远,其学术成果凝结为十大卷的《李锦全文集》,为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李锦全先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践行党员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他毕生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宽广,主要包括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沉思、“矛盾融合、承传创新”的哲学史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三个部分。在不同问题意识导引下从事的一系列倍受瞩目的学术研究,使他成为专业意义上的学人;将各别的、具体的、微观的学术研究上升为整体的、抽象的、宏大的哲学史观,使他成为学科意义上的哲学史家;把书斋里的学问与火热的时代担当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成为当代意义上的建设者。他在治学方法上杂中求专,在学术研究中兼容并包,在心灵深处道法自然,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敬爱以及社会的景仰。李锦全教授的逝世,是我国哲学界、哲学史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山大学以及抢庄牛牛 的重大损失。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全体师生,将铭记教导,继承遗志,守正创新,不断前进!

       弟子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任剑涛教授作追思发言,回忆与李锦全教授相处的点滴。他指出,李锦全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师者、长者和尊者。李锦全教授首先是一位学者,他终身崇尚知识与智慧,不仅在哲学领域深耕细作,还对文史的诸多方面都有深入研究,是一位真学者。李锦全教授是一位师者,这不只是从职业上而言的一种身份,更有持久的传道授业解惑;他所教的学生,从40年代到90年代,循循善诱,不仅在学问上给予指导,还在人生、社会、人类未来等问题上提醒我们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他对知识的探讨和对思维的引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李锦全教授是一位长者,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他用厚重的人生阅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对晚辈的扶持与关怀,让我们感受到长者的温暖与力量;他的人生智慧和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融入了他的理论与实践之中。李锦全教授是一位尊者,德性之尊者。他终身表现出来浓厚的家国情怀,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丰富的遗产;他在道德上对自己要求严格,也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的德性令人敬仰,他的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李锦全教授家属代表李建新先生致答谢词,对李锦全教授生前及驾鹤西去后各方领导、同行、亲友的关心慰问表示衷心感谢。

       全体人员向李锦全教授三鞠躬,神情凝重哀戚,逐一瞻仰李锦全教授遗容作最后告别,并对家属表达深切慰问。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