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生于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于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方向获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任教,现任教授、博士导师
研究方向:科学哲学、早期分析哲学、知识论、欧洲早期近代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
哲学兴趣:人如何以及应当如何理解世界,理解心灵与世界的关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承担课程

1. 每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分析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必修课)
2. 每学年秋季本科三年级必修课“科学哲学”
3. 每学年秋季或春季本科二年级必修课“现代西方哲学(英美部分)”
4. 每学年春季学期本科一年级选修课“知识论”
5. 不定期开设本科生选修课程“西方哲学经典精读”,阅读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休谟《人性论》等欧洲早期近代哲学著作
6. 不定期开设研究生选修课程“分析哲学专题”,研讨早期分析哲学中的特定主题


发表论著

译著:
《逻辑与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苏格拉底的第二次航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弗雷格——语言哲学》(商务印书馆,2017年6月)
教材:
《分析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哲学分析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
专著: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文本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知识之锚——从语境原则到语境主义知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论文:
1. 思与真——论弗雷格的“思想”概念,《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
2. 作为先验论证的私人语言论证,论文,《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3. 后相对论时代的先验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6期,
4. 认知推理的直觉相关性,载于《认知视野中的哲学探究》,洛伦佐.玛格纳尼、李平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5. 怀疑论,常识与实践,《现代哲学》200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1月全文转载),
6. 指称与语境,《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7.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入口,《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8月全文转载),
8. 经典力学革命中的概念图式变化,《现代哲学》2008年第5期,
9. 逻辑哲学论中的真理概念,《世界哲学》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4月全文转载),
10. 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使用解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1. 塞尔论意向性与言语行为,《外语学刊》,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
12. 重审Knowing-how,《世界哲学》,2011年第4期,
13. 布莱德雷、罗素与维特根斯坦论关系,《现代哲学》,2012年第2期,
14. 为分析性辩护,《哲学研究》,2012年第4期,
15. 日常语言与形而上学——基于转换语法的形而上学分析可行吗?《外语学刊》,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16. 弗雷格的“涵义”——逻辑解释与认知解释,《哲学研究》,2014年第3期。
17. 波普尔、归纳问题与理性,《世界哲学》,2016年第一期(1月),97-105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6年)。
18.弗雷格与怀疑论问题——对概念文字的知识论辩护,《现代哲学》,2017年第1期,第111-7页。
19.弗雷格的“思想”概念与柏拉图主义问题,《哲学分析》,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