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群玉,中山大学史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中山大学教授,抢庄牛牛 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双聘博士生导师,抢庄牛牛 教育与学位委员会及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宣传战线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担任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助理,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秘书长,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解释与中国社会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史、西方思潮东渐与中国政治和社会文化转型。曾获得过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在史学和哲学两个学科领域均有过长期积累并各自取得了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具备跨学科视野和研究经历。

已在《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近代史研究》《思与言》(台北)《澳门研究》《现代哲学》等境内外多学科高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作为第一作者写作出版专著一部(《孙中山史事编年》第8册),主持集体写作出版专著一部(《中山大学外语学科90年史稿[1924-2014])》,参与撰写并出版专著一部(《广西教育史》)。主编并作为第一编者编辑出版文集一套(《岑春煊集》全6册),独立编辑出版论文集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和西方的视角》);参与编写并出版资料汇编一套(《<北洋政府公报>中有关广西的历史资料》全3册);参与编写并出版教材两部(《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理论教程》)。作为第一编者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次,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集体二等奖一次,省级社科优秀成果集体一等奖两次。

相关成果曾被国家级权威报刊《新华文摘》《中华读书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哲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文摘》、复旦大学主办出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以及《南方日报》、中山大学主办出版的《论衡》、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近代史学刊》等报刊杂志及以书代刊的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专书推荐、编摘、部分转摘或全文收录。相关成果还被《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转型中的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认知性研究的视角》等论文集全文收录。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访学期间,曾先后到美国的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开展学术考察、交流和研究。在欧洲私访期间,曾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英国国家图书馆进行学术考察。曾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开展课题研究和资料搜集,并到香港大学、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澳洲的弗林德斯大学和欧洲的亚当·密斯凯维奇大学参加“第四届国际研究生香港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中山学术与两岸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和“认同与现代化”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已经培养了三十九位硕士研究生和八位博士生,其中十二位硕士生升入博士研究生,五位已升至副教授,一位升至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为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系统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史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与解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选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政党与政治》《流派与论争》等多门课程。

 

 

附:学术分类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解释史

(一)书刊发表的论文

①《马克思的多维知识结构与其唯物史观形成》,(1万3千字)(独著),《现代哲学》2020年第6期发表。

②《唯物史观中国解释的时代向度》(1万2千字)(独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3期发表。

③《试论新启蒙运动之“新”》(1万2千字)(独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发表。

④《新启蒙运动下的“新哲学”与自由主义》(1万6千字)(独著),《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7月第4期发表。

⑤《新启蒙运动性质新探》(1万2千字)(独著),《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发表。

⑥《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万7千字)(第一作者),《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发表;《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北京: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和《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认知性研究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全文收入。

⑦《中国与西方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近8千字)(独著),《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0月31日第4版,以“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为题(3千字)登载;2006年《哲学动态》第12期发表了1千5百字的简讯;上海复旦大学主办并出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2006年度)收录了5千字;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哲学原理》第2期全文转摘了《现代哲学》发表的该文;《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论文集全文收入。

⑧《湘籍群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的早期启蒙》(第一作者,2万3千字),《现代哲学》2016年第3期发表,《社会科学文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16年第9期有近6千字的转载。

⑨《治学、哲学、美学、学科建设导论——俞吾金就聘中山大学讲座教授系列学术讲座概述》(6千字)(独著),《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发表。

⑩《<中国经济原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第二作者,1万字),《现代哲学》2017年第6期发表。

 

(二)书刊发表的译文

①《马克思与罗尔斯论资本主义及市场的正义》(2万1千字)(第一译者),《现代哲学》2007年第1期发表;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第4期全文转摘;《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论文集全文收入。

②《马克思的科技理路》(2万8千字)(第一译者),《现代哲学》2007年第6期发表;《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论文集全文收入。

③《当代世界中的宗教与政治》(1万4千字),(独译),《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发表;《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论文集全文收入。

 

(三)会议发表的论文

①The Society of New Philosophy and “Sinification of Marxism”(1万7千字)(独著),2006年7月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等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宣读。

②《中国留日群体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和解释》(独著),2015年11月7-8日在广州“第五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研讨会”上宣读。

③《东方马克思主义初论》(独著),2016年10月22日在福州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联合主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年会”上宣读。2016年10月23日在南京参加的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南京大学抢庄牛牛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6年年会上宣读。

④《湘籍群体与马克思主义意识的早期启蒙》(第一作者),2016年6月25-26日在长沙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湖南省首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论坛’暨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湘江论坛’”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⑤《唯物史观中国解释的现实向度》(独著),2017年7月23-25日在银川北方民族大学召开的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等主办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7年年会上宣读。2017年8月26-27日在沈阳东北大学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上宣读。

 ⑥《许涤新、王亚南与<资本论>的原理解读与现实运用》(第一作者),2017年9月22-24日在厦门的厦门大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等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七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上。

⑦《唯物史观与中国解释的时代向度》(独著),2017年11月3—5日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等主办的2017年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上宣读。2017年12月2-3日,在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主办了“马克思主义解释与时代变迁”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⑧《马克思学说“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结合的理论特质及其当代启示》(独著)。2018年11月2日至5日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18年年会,并宣读了论文:《马克思学说的理论特质及其当代启示》。2018年12月16日在广州参加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学术会议,并宣读了论文:《马克思学说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结合的理论特质》。2019719—21日参加甘肃兰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9 年年会,并宣读论文《马克思学说“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结合的理论特质及其当代启示》。

⑨《马克思与唯物辩证法考论》(独著)。2019年11月9至10日在天津市参加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第八届会员大学暨2019年年会,并宣读论文。2019年11月16日至1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参加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年会,并宣读论文。

⑩《马克思的多维知识结构及其唯物史观形成》(独著)。2020年10月16-18日在贵阳孔学堂参加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并作大会发言。2020年11月6日至8日在重庆参加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0年年会暨“历史大变局:非常规形势中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2020年11月6日至8日在重庆参加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0年年会暨“历史大变局:非常规形势中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2020年11月14-15日在广州参加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与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解释与社会变迁”第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

⑾《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观》(独著)。2021年3月27-28日在广州参加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实践哲学中文论坛”并宣读了论文。

⑿“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之‘物质力量’——《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启蒙”(独著)。2021年5月26-27日在广州参加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抢庄牛牛-抢庄牛牛规则 、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学术论坛并作大会发言。

 

(四)论文集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视角》(33万4千字)(独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

 

(五)科研课题

①《延安学术文化组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16BDJ006,立项时间:2016年8月30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起止时间2016年6月30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费为20万人民币。

②《中国与西方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项目主持人),中国国家公派留学基金研究项目,时间从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经费为1.6万美元。

③《社会转型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与意识形态建构》(项目主持人),2009-2011年教育部211三期中山大学专项基金子项目“社会转型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与意识形态建构”子课题,6万元人民币。

④《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与社会意识转型》(第一合作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重大招标项目,时间从 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20万人民币。

⑤《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系列》(主要合作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985项目二期,时间从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经费为10万人民币。

 

二、西方思潮东渐与中国社会意识转型

  • 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意识转型

1.书刊发表的论文

    ①《孙中山讨陈与北伐开局》(2万6千字)(第一作者),《历史研究》2018年第2期发表。

②《毛泽东时代及其后的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认同》(1万6千字)(独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8月(2014年第8期)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

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与奠基》(1万4千字)(第二作者)《现代哲学》2021年第3期。

④《雷沛鸿的经济现代化思想》(8千字)(第一作者),《社科与经济信息》1998年第3期发表。

⑤《略论雷沛鸿教育、社会“双改造”的现代化模式》(1万字)(第二作者),《教育史研究》1996年1月第1期发表。

⑥《论雷沛鸿的教育哲学思想》(9千字)(独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发表。

⑦《雷沛鸿与新桂系思想比较》(8千字)(第一作者),《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发表。

 

2.著作

   ①《孙中山史事编年》(第8卷)(1922年)(34万6千字)(第一作者),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版。2019年10月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集体一等奖,2020年1月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体二等奖。

 

3.教材

①《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合编)(25万字,个人承担其中第五章3万4千字的编写任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②《邓小平理论教程》(合编)(28万字,个人承担其中第二章2万1千字的编写任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4.会议发表的论文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Identity of Modernization(2万3千字)(独著),2012年9月在波兰波兹南大学等主办的“现代化与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

②《孙中山讨伐陈炯明的空间维度探讨》(第一作者),本文2016年参加学术会议征文,被两个高级别学术会议录用。一是入选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世界视野下的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复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二是入选《历史研究》杂志社等机构主办的“第十届历史学前沿论坛:中国话语与学派生成”会议征文,分别由第一、第二作者于2016年11月14日至16日和2016年12月20至22日到中山市和福州市举办的两个会议上宣读了论文。

 

  • 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

1.书刊发表的论文

①《制度转型下国会议员与武力派的政治角力》(2万8千字)(独著),《近代史研究》(该刊物入选“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09年第2期发表;桑兵主编:《转型中的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全文收入。

②《政治转型中的派系制衡》(2万3千字)(独著),《思与言》(台北)2005年第3期发表;2006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出版的《论衡》第4辑全文收入。

③《转型时期武力派与国会政派的政治较量》(1万2千字)(独著),《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发表;梁超然主编:《陆荣廷与旧桂系学术研计会论文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全文收录。

④《护法时期南方中间势力的政治角逐》(1万字)(独著),《中山大学学报》(广州)2004年第4期发表。

⑤《政治转型下的实力竞争》(1万4千字)(独著),《看清世界与正视中国——“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发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⑥《大元帅府设立前后的岑春煊与孙中山》(3万字)(独著),《孙中山与大元帅府》论文集发表,广州:广东地图出版社,2001年12版。

⑦《论孙中山开发广西的思想主张》(1万字)(独著),《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发表。

⑧《唐绍仪、益友社与戊午军政府改组》(8千字)(独著),《广东社会科学》(广州)2004年第6期发表。

⑨《陆荣廷与西南联合会议》(1万2千字)(独著),《学术研究》(广州)2003年第5期发表。

⑩《岑春煊与清末新式教育》(1万字)(第一作者)《学术研究》2014年10月20日(2014年第10期)发表《新华文摘》2015年第3期第162页有内容编摘。

⑾《态度与技巧——岑春煊的涉澳外交活动》(第一作者,3万6千字),境外刊物《澳门研究》2016年第3期发表。

⑿《洪仁玕与马建忠的维新思想比较》(1万字)(第一作者),《历史档案》1998年第4期发表。

⒀《马建忠的外交思想》(1万字)(独著),《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

⒁《马建忠外交思想的形成》(1万字)(独著),2000年12月台湾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和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两岸三地研究生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研讨会论文集》收入。

⒂《马建忠的外交活动》(1万字)(独著),2000年6月《近代中国研究丛刊》发表。

⒃《马建忠与朝鲜问题》(1万2千字)(独著),《甲午百年祭——多元视野下的中日甲午战争》,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⒄《我们是怎样开设“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选讲”课程的》(7千字)(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教学与研究论库》收入,学苑出版社1997年版。

 

2.会议发表的论文

①《1913年的岑春煊与孙中山》(1万字)(独著),2000年11月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中山学术与两岸发展学术研讨会”宣读。

②《从〈香港华字日报〉看戊午广东政局》(1万2千字)(独著),2001年12月香港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宣读。

③《马建忠外交思想的形成》(1万字)(独著),2000年 在台湾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和广州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两岸三地研究生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研讨会”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④《制度转型下的宗旨利益之争》(独著),2004年11月中山大学历史系与《历史研究》在广州主办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⑤《政治转型下的实力竞争》(1万4千字)(独著),2004年在广州召开的《“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⑥《〈岑春煊集〉编辑散论》(8千字)(独著),2012年12月在广西西林召开的全国性的《西林岑氏一门三总督》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3.著作

①《中山大学外语学科90年史稿(1924-2014)》(49万字),第一学术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入选“纪念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90周年校庆丛书”。

②《广西教育史》(合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1999-2001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③《<北洋政府公报>中有关广西的历史资料》(合编)(150万字,个人承担其中的20万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4.文集

①《岑春煊集》(共6册)(490万字)(主编,编注者,第一编者),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2021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中华读书报》2020年7月1日第15版以头条位置,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细珠教授三千来字书评:“《岑春煊集》与观察北洋”,报纸并加了两百多字“编者按”。《中华读书报》2020年7月6日微信公众号推送转发了李细珠教授的书评。中国作家网2020年7月7日、光明网2020年7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微信公众号2020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网2020年7月15日、个人图书馆网“星河岁月”2020年7月29日相继转发。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1月11日第10 版刊发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张中鹏的书评:“《岑春煊集》:补上晚清民初政坛要角文集出版的一个缺环”。

《解放日报》2020年7月25日第6版以头条位置,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室吴四伍助理研究员对《岑春煊集》的四千多字的书评:“重启跨越晚清的天然通道”。《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网2020年7月25日以“今日史学界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即‘寻人’,但寻人的同时也需要‘启事’”为题,推送转发了吴四伍的书评。《解放日报》微信客户端“上观”的“上观新闻”2020年7月27日、新浪网2020年7月27日、ZAKER2020年7月27日、澎湃新闻网2020年7月29日相继转发。

《羊城晚报》2020年7月19日A8版发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张金超研究员近两千字书评:“在资料篦梳搜寻中创新体例”。《濠江论史》微信公众号20208月3日以“嘉惠史林 泽被后学——《岑春煊集》读后”为题,发表了张金超近三千字的该书评原初版。

《清史研究》2020年第4期(2020年7月15日出版)封三以整个版面篇幅刊登了“《岑春煊集》出版”的书讯。

《濠江论史》微信公众号2020年7月1日和7月2日以简体和繁体两种形式文字,转载了两个版本的《岑春煊集》中谭群玉撰写的“前言”“后记”。

《近代史学刊》(CSSCI集刊)第24辑(2021年8月)发表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付海晏教授对《岑春煊集》的推介:《清末民初四十余年历史的见证》。

 

5.科研课题

①《岑春煊集》(项目主持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北京),项目编号200510121003002,时间从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文集字数大大超出原计划的200万字,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批准合法延期,已顺利结题并获证书),总经费7万元人民币。

②《岑春煊与民初广东政局》(项目主持人),2001年香港大学香港文化及社会研究计划的子课题,经费为1.2万港币。

 

三、指导博士生情况

姓名

论文题目

/研究范围

答辩时间/

学习毕业单位

学位及毕业去向

韩佳君

面向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53-1966)

2021年8月/

抢庄牛牛 毕业

 

博士,高等院校

高谦

社会观念转型研究

抢庄牛牛 在读

 

周瑞婷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

抢庄牛牛 在读

 

李欣依

政治观念转型研究

抢庄牛牛 在读

 

郭胜

流派论争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

 

王杰升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研究

抢庄牛牛 在读

 

樊子豪

马克思主义在东亚的解释和社会改造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

 

张丽娜

社会福利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

 

 

四、指导硕士生情况及其学位论文选题

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或研究领域

答辩时间

学位、毕业去向及现技术职称

罗嗣亮

后期创造社阶级意识观探析

2005年6月

硕士、博士、博士后,高校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 兵

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硕博连读,未答辩

硕士、博士、高校教师(副教授)

郑志林

许涤新与《资本论》研究

2007年6月

硕士、高校教师(副教授)

付 婷

陈唯实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传播——以20世纪30年代为中心

2007年6月

硕士、国企业务

林清新

三民主义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

2008年6月

硕士、博士、党校教师

林菁箐

杜国庠与中国古代唯物思想研究

2008年6月

硕士、国企行政

邹 萍

从“五四”东西文化论战看杨明斋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008年6月

硕士、高校教师

范明水

农村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利益问题与民主化建设——以海南省的村民自治为个案

2008年6月

硕士、高校教师(副教授)

赵兰芳

略论毛泽东卫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08年12月

硕士、博士生、高校教师(副教授)兼行政

陈炜强

罗克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

2009年6月

硕士、高校行政

杨 燕

略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2009年12月

硕士、高校教师

刘湘云

对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研究

2009年12月

硕士、第二学位硕士生、高校教师

梁 涛

卢卡奇物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解释

2009年12月

硕士、党校教师(副教授)

黄辉东

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2009年12月

硕士、企业管理

陈国想

德性准则与和谐社会

2010年5月

硕士、教师

梁 冰

中国宪政的模式探索——以国家主义派与共产主义者的思想交锋为中心

2010年5月

硕士、博士、高校行政、企业管理

黄亚群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艺术公共教育的研究与思考——以美术为中心

2010年5月

硕士、美术馆业务

黄碧影

在救世理想与现实苦难之间——张东荪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

2011年5月

硕士、杂志社编辑

陈敏龙

推进唯物史观研究路径的哲学思考

2012年5月

硕士、国企行政管理、国企业务管理

杨秋兰

胡风人道主义思想初探

2013年5月

硕士、教育产业行政

龙其鑫

中华地学会“人地观”思想研究

2014年5月

硕士、博士、博士后、高校教师(助理教授)

刘晓雷

郭大力、王亚南与《资本论》的传播与研究

2015年5月

硕士、博士、博士后、高校教师

方晟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的传播与解释

硕博连读,不答辩

第二学位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

董方明

湘籍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016年6月

硕士、高校行政兼教师

崔俊申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陈翰笙农村社会问题研究

2019年6月

硕士、博士生

高谦

李达与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2019年6月

硕士、博士生

赵蕾蕾

中国知识社会变革的历史节点——聚焦于1956-1957年毛泽东的探索

2019年6月

硕士(第二导师)、博士生

尹欣

至善在实践上如何可能——重思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公设

2020年6月

硕士、博士生(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麦利诗

胡适社会改良思想研究(1917-1937)

2021年6月

硕士、行政管理

郭媛

创造社与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传播

在读

 

陈煌辉

“资本主义”概念研究

在读

 

倪艺真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传播

在读

 

裴冰瑶

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在读

 

梁译方

社会教育研究

在读

 

张芷茵

商品经济研究

在读

 

谢佳廷

流派刊物研究

在读

 

阿力亚

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研究

在读

 

张博鹏

马克思自由观及其传统研究

在读

 

张鑫月

工人运动研究

在读